近年来,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服务器迁移到了云端。对于国内的企业用户而言,云服务器的成本和性能都更具优势。但随着云计算的普及,一个问题愈发凸显,即为什么国内云服务器不用备案?
一、备案是什么?
在谈及为何云服务器不用备案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备案的概念和意义。
备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(ISP)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备其已建设并运营的信息内容,获取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或经营备案凭证,以便监管机构随时了解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和业务。
备案是网络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,旨在规范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行为,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,防范网络犯罪等不良行为。备案是国际互联网行业的一项标准措施,国内互联网环境也更强调信息安全的保障,所以备案实行已有多年之久。
二、国内云服务器不备案的原因
回到我们的重点,为什么国内云服务器不用备案?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。
(一)定位模糊的云服务平台
相较于传统托管式服务器,云服务器是直接通过互联网接入的服务方式。但是,根据目前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,备案是针对主机在特定位置的监管行为。在云服务器中,客户和平台之间可能存在多重技术路径的传输,无论是 end-to-end 技术还是 CDN 技术都可能带来所谓的“地理位置模糊”问题,因此备案难度相对较高。
此外,不同的云服务平台里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服务器,而这些服务器通常地理位置都不同,也就使得各地管理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管辖。
(二)备案程序繁琐
备案是一项繁琐的程序,需要提供详细的运营信息、设备信息以及备案材料等,在线上办理备案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耐心。因此,对于云服务器这种灵活、易建设且易拆除的特性,备案程序的繁琐也是一个原因。
即便是对于通过备案的云服务器,在日常监督和管理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。一旦因为设备的拆除或迁移等原因需要修改备案信息,仍需要重新填写表格,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更新申请,由此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。
(三)技术监管的空白
尽管针对云服务器暂时未有成系统的管理办法,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,相关法规也在不断完善。尤其是在 2018 年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《互联网云计算业务安全审查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要求从源头上管好云计算平台,此后监管将会更加细致化。
在技术监管方面的空白或将很快被填平,很有可能实现像国内传统 IDC 托管业务的备案管理一样,在技术方面对云服务器的监管也将越来越严格。
三、云计算市场需改善
云服务器未备案问题虽然存在,但应该说是因为国内云服务市场还存在种种问题。针对这种情况,需要在市场和技术等多方面寻找解决之道。
(一)市场正规化进程有待加快
在国外,只有拥有合法资质的亚马逊、微软等巨头才可以构建和运营云服务器,常见的小黑屋现象、信息泄漏等问题几乎从未出现。而在国内无论是云计算领域的监管亦或是市场自身都存在问题。
从 IDC 托管市场转向云计算市场只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个城市或四个地市新增备案,但是随着云计算的推广,这一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,因此在未来需要加速完善管理规范,提高对行业的规范化程度。
(二)技术监管标准化
随着云计算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与推广,云计算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标准也将得到规范化。同时,相关部门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积极引进新技术,加强云计算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。
(三)加强自主研发的意识
当前,一些国内云服务器厂商在硬件或软件的研发方面还有一定的滞后。这也导致云服务器不仅在安全、性能上存在一定的隐患,而且在管理、监管上也存在困难。
面对这种情况,各云服务器厂商需要加强技术研发,在技术上保持自主创新意识,加强合规性管理,积极推进标准化运营,并接受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和管理。
四、结语
备案对互联网行业的规范和监管意义深远,但是对于云服务器行业,备案程序的难度与耗时可能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和资源,甚至会对云计算市场造成阻碍。
相较于 IDC 托管式服务器,云服务器采用的是虚拟化技术,其灵活性和移动性有了很大增强。根据相关政策的修订、市场的调整与规范,以及技术的提升与完善,相信国内的云服务器备案问题最终会得到一个合理的规范和管理。
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nxiaoer.com/118469.html